财新传媒
2012年02月08日 17:47

2012年或为物理学突破年

2012年或为物理学突破年

2012年或为物理学突破年

在过去的16年中,可以用郁闷来形容粒子物理学家的集体状态,因为他们不仅没有发现任何新粒子,也没有太多的其他发现,但是这个状态在2012年很可能被打破。

  年末的“谣言”

  在2011年行将过去时,物理学界又来了一波新闻冲击。这次当然是来自一直被媒体和普通人关注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在这个对撞机上一直工作的四个探测器中的两个在12月13日举行联合学术报告,对同行和媒体透露他们对...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2日 21:32

也谈诗歌翻译(两篇)

也谈诗歌翻译

作为一个写诗大约四年的人谈这个话题似乎有些冒昧。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阅读诗歌开始的,而且,很多人阅读现代诗以阅读翻译过来的外国诗为主,所以只要认真阅读过翻译诗,都会有一些感受。

所谓现代性,当然首先是西方的。五四之后,不论是白话文的改革,还是用白话文创作小说和诗歌,无不受到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例如,郭沫若自己就说过,他先是受到惠特曼的影响——这在他的成名作《女神》中有所体现,后来又...

阅读全文>>
2012年01月02日 13:04

万一真的超了光速

万一真的超了光速

9月22号下午,位于意大利Gran Sasso山底下意大利国立实验室中的中微子实验OPERA(Oscillation Project with Emulsion-tRacking Apparaturs的缩写)宣布,他们探测到了中微子的速度超了光速,同时,将一篇学术论文贴在著名学术论文网站arXiv。

这个实验组谨慎地说,他们已经反复检查了测量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可能引起的误差,但是还是解释不了中微子比预计提前了大约60纳秒这个数字,所以不得已将测量结果公之于众,希望整个物理...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3日 16:32

OPERA新进展:中微子真的超光速了?

OPERA新进展:中微子真的超光速了?

我直接将我在新浪微博写的几条拷在下面吧。

重大消息。9月23日,OPERA公布了他们中微子实验得到超光速结果,我99%以上不相信中微子真的超光速了,一定有什么系统误差没有被发觉。自那以后,OPERA为了排除其中一个可能的误差,将中子束调整为3纳秒一束,每隔524纳秒发一束,已经测量到20个中微子事例。这个新实验证实了OPERA过去的超光速结论。

现在我不相信缩小到90%了。如果接下来的OPERA实验继续证实以前的结果,其他实验,...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3日 16:30

黑格斯粒子濒临发现

最近的一个大新闻是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和CMS探测器可能看到了黑格斯粒子的踪迹。这两个研究组将在本月13号下午(欧洲时间)在CERN报告。

谣传说,ATLAS在126Gev看到有3.5sigma的超出,而CMS在124Gev看到有2.5sigma的超出。这些超出可能是在双光子道发现了。

如果Higgs粒子的质量真的是125Gev左右,这对超对称是个好消息,例如,Gordy Kane说他们的弦论模型预言127Gev:http://conferencing.uwex.edu/conferences/stringp...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3日 16:29

黑格斯的两片小叶子

(《新发现》专栏,勿转)

其实专栏标题还是《黑格斯粒子濒临发现》,但上一篇博文是这个标题,就改一下。

为什么说两片小叶子,因为CMS实验组的一位物理学家在一篇文章中最后写道:

If you believe the rumors, then perhaps a more apt metaphor is that of a tiny, growing new plant, two leaves reaching above the soil. With more water and light, it will grow. And grow. And grow.

这篇文章的链接。

 

位于...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3日 16:28

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上帝粒子

(为果壳网写的文章)

物理学家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仅建立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还不断在更高的能量和更精确的层次上验证了标准模型。

可是,这个模型中最重要的粒子,希格斯粒子,却一直没有露面。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Lederman很久以前在一本科普书中将希格斯粒子称为上帝粒子,从此这个绰号就流行开来。为什么Lederman将这个粒子拔高到这个高度?确实是有原因的。因为第一,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的质量都靠希格斯...

阅读全文>>
2011年12月23日 16:23

弥尔顿的道路(两篇)

弥尔顿的道路

十一月二十三号是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发表三百六十七周年。在这篇小册子中,弥尔顿从各个方面论证一本书的出版必须经过事先检查这种制度是一种坏制度,会带来各种问题。有趣的是,弥尔顿论证说,从希腊到古罗马,一直就没有检查制度。直到公元800年后罗马教皇尽情垄断政治权力,才开始从阅读和思想上控制人们。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在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应该算是西方的经典文献了。

弥尔顿早年参加了英...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28日 10:41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

中国小说的现代性没有多少人提,大家只是议论中国有没有好小说。据我个人看来,中国小说的现代性是一个根子上的难题。

说到西方文学的现代性,我们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现实主义让位于现代主义。在个人被膨胀的工业化和物质性日渐压抑的时代,传统的被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大作家推至顶峰的现实主义不再满足创作者和读者的需要,于是出现了现代主义或现代派或现代性。所以,我很认同“现代主义本质上...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6日 10:29

另类东方之美

古往今来的书实在是太多了。好书太多了,大家谈论的书太多了,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读书态度?

我觉得,给予什么样的回答要根据对方是什么样的人,读书在生活中处于什么位置。对于平时很忙碌的,读书只是为了调节的人,我不会推荐他读经典。读点那些传达各种知识的轻松读物,以及愉悦性情的小品文,是最好的。很多有点“文艺”的刊物确实就是这么做的,例如美国《读者文摘》,中国的《读者》。如果是位文艺青年,我个人感觉就得将...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15日 10:19

原子钟在滴答

西方人提醒你注意时间时,往往会说“时间在滴答”(time is ticking),当然翻译成更文雅的说法是“时间在流逝”。

滴答本身说明计时是怎么完成的,沙漏原理就是一种计时方式,假定一定体积的沙流出需要一个固定的时间。与之类似的是利用某些运动的周期性,例如一天就是太阳升起到降落到再升起,而一年则是季节的一个周期变化。古人早就注意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周期性而制定出历法,最早的历法已经有五千年了。而水钟在古巴比伦和埃...

阅读全文>>
2011年11月07日 10:20

雾都记事

我在美国得的上呼吸道过敏,时间是1991年,在加州的第二年。起初以为是感冒,但过了数周不好,只好看医生——恰好是第一次享受美国医保,才知道过敏了。那时过敏药没有今天先进,吃了打瞌睡,不流鼻涕了,鼻子却堵上了。后来到了美国东部,一到春天生不如死,流鼻涕还是小事,眼睛通红,一觉醒来早上几乎睁不开眼,眼睛被凝固的分泌液粘住了。回国后,过敏症状逐年减轻,几年前几乎不再过敏了。

最近两年过敏重新光顾我,尤其是...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31日 10:51

英文俳句

上期专栏我写新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特朗斯特罗默,提到他的诗歌类似俳句,其实他也写俳句。俳句是日本的一种特殊诗歌,我在理财一周副刊的第一篇专栏谈的就是俳句。这里不再赘述俳句的历史,简单地说一下,日本古典俳句是一句话,5-7-5音,中间没有标点符号,只用切字隔开。

西方有不少诗人受到俳句影响,这和他们在50年代到60年代的东方文化风潮有关。当然,我现在觉得俳句由于短小,强调两个完全不同意象的并列和联系、留白和...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21日 11:42

加速膨胀

(《牛顿科学世界》)

宇宙学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成了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既有理论,也有实验(观测)。大爆炸宇宙学说先有理论,后有观测支持,这和很多物理学发现有所不同。

物理学家们最初不仅预言了一些轻元素的丰度(氢、氦、氘、锂等),还预言了微波背景辐射。后者是无所不在的温度大约为2.7K的黑体辐射,在六十年代为威尔逊和彭齐亚斯所发现。这个发现标志现代宇宙学的建立,两个发现人也因此获得197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18日 10:42

那些女人们

(《理财一周》副刊专栏,后面有pdf版本)

在读任晓雯《她们》之前,我一直知道这本书是有口碑的。但我说过,本来我读中国作家写的小说就不多,一直没有机会去找她的小说来读。

书到手后,翻开第一页,读第一段,我就知道这本书值得认真读了。第一段是这么写的:“那年,乐慧十二岁。学校门口的花坛,一串红和夹竹桃都开了。空气里有树叶热烘烘道的味道。乐慧摘了一串红,吮着花心,丝丝的甜。夹竹桃的花心是什么味道?这样想...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09日 09:37

超光速中微子?

(《新发现》专栏,勿转)

最近几个礼拜物理界最热门的话题是超光速中微子。即使十月四日公布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没有将这个话题冲淡。

由于这个话题的性质,我没有其他选择,只有在标题“超光速中微子”后者打上问号。因为,如果位于意大利Gran Sasso的这个简称为OPERA实验的结果真是对的,将引起物理学的革命。在科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非同寻常的断言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

一般人认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禁止...

阅读全文>>
2011年10月01日 13:56

朱天文的散文

(《理财一周》副刊专栏)

如果说有谁继承了古典式江南才女的气质,这些人似乎都在台湾。艺术界有邓丽君和林青霞,文学家有朱天文姐妹。邓丽君的文雅和古典,可以从她的《但愿人长久》、《在水一方》和《胭脂泪》等歌曲直接体验。比邓丽君小一岁的林青霞的银幕形象有大批的粉丝,自不待说。林青霞还写文章,过去就陆陆续续地写过,最近竟出了一本书。在微博上,她说她家人深为她的书《窗里窗外》骄傲,也许从此又多了个好作家。...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21日 15:06

时间与空间

(《Vision》文章,勿转)

一、经典的时空

时间与空间这两个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也是我们人类甚至动物依靠直觉就具备的概念。

我们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我们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涉及到空间这个概念。在小学,我们就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念,例如三角形,三角形中的三个角有锐角、钝角和直角。到了中学,我们还学一点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在这些初步几何课程中,基本的几何对象有点、线、面和体,这些分别对应于...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9日 11:55

又见北岛

(《理财一周》副刊专栏)

其实我从来没有见过北岛。但北岛终于在阔别大陆媒体之后又公开露面了,前段时间还参加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

我78年到北大上学,而北岛主编的《今天》诗刊恰好同一年出版。我记不得是在第一年还是第二年见到《今天》的,想来第二年的可能性更大。那个时代,学生的思想极为活跃,虽然我上大学时只有16岁,读到《今天》也只有17岁,但对发表在这个刊物上的诗歌印象极为深刻,因为突然之间,这些诗歌告诉...

阅读全文>>
2011年09月18日 17:21

玻璃球艺术

 

有几件事碰到一起,又让我想起写科学与艺术这个话题。

先是百度新知里有人提出一个问题:“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否就等于在艺术作品中弄点声光电?科学与艺术融合是否存在形式主义的流弊?”我在8月30号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凑巧的是,我收到一个致力于将科学结合到艺术中的组织“未知博物馆”的邀请去讨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话题,于是在798与一些艺术家一起深入或不深入地聊了一些有关的事情。

前段时间,出于改善个人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