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的诺奖还有一个月就要公布了,肯定会有人站出来预测,也会有人来问我得物理学奖的可能是谁,因为我去年的预测很成功。

最近看到科学网张旭贴了很多科学领域高被引的名单,其中物理学315名。最后,他总结了一下:世界顶级科学家分布(美国4072位,中国22位)能看出什么?

我的感觉是,统计很说明问题,但不说明全部问题。在有些领域,例如我所在的领域,很不说明问题。高被引者肯定是各领域的大人物,但未必一定是大师,而大师也未必进入这些名单,虽然他们被引次数不会少。换句话说,所谓“世界顶级科学家”名单里肯定遗漏了很多大师级人物。

我们看看物理学名单。先挑我熟悉的理论物理学诺奖获得者,从2000年以来,他们是:Alexei A. Abrikosov,Vitaly L. Ginzburg,Anthony J. Leggett (2003),David J. Gross,H. David Politzer,Frank Wilczek (2004),Roy J. Glauber (2005),Yoichiro Nambu, Makoto Kobayashi,Toshihide Maskawa (2008)。我们将名单扩大到1999年,那么还有Gerardus ‘t Hooft,Martinus J.G. Veltman,加起来共12人。毫无疑问,这些人的引用次数都不会低,但我们看看物理学315位中包含了几位这些诺奖获得者:David Gross,Frank Wilczek,只有这么两位。理论物理诺奖获得者只有六分之一得以进入那个顶级被引名单。

原因当然很多,虽然张旭没有说,我估计他给出的名单是过去20年的统计,而诺奖获得者的工作早已进入教科书,都是20年以上了,论文不再被引了。也有的论文还在被引,但不是高产作家,如Kobayashi、Maskawa,这个原因也说明看论文的引用次数其实要小心。还有一个原因是很多诺奖获得者年纪大了,近20年不那么活跃了,这些人里最年轻的是Wilczek,1951年出生,其余都是40后开外的。

我觉得奇怪的是,连高能物理中高被引作者之一Weinberg都不在名单中,可见物理还得再细分,否则会遗漏更多的大师。反正,我觉得这份名单很不说明问题。

一般说来,一个正在发展的有应用的领域容易出高被引作者,我不否定这些领域的重要性,但这些领域远远不能涵盖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发展。例如,Alan Guth是宇宙暴涨论的创始人,他不在这份名单中。对暴涨理论有贡献的Steinhardt在这份名单中,而另一位Linde却不在。如果诺奖将颁给暴涨理论,我觉得Guth和Linde都可能得,而Steinhardt得的机会要小得多。另一方面,一些时髦的理论领域也容易出高被引作者,例如我自己的领域弦论。我们看看多少弦论家进入了这份名单:Dine,Ferrara, Harvey,Martinec,Polyakov,Seiberg,Strominger, Vafa, Witten。一共9人,的确不算少了。但是,如果让我预测哪位弦论家未来能够获得诺奖,我的排列次序是Maldacena,Schwarz,Green,Polchinski,但这四位没有一位在名单里。

所以,我的结论是,如果那四位都不在名单里,如果Guth和Linde也不在,我们做弦论和宇宙学的同学就不必为这个名单多费心了

话题:



0

推荐

李淼

李淼

3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超弦理论、量子引力等。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