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菠萝科学奖合作了活动《哪位作家写的气味更好闻》,我准备了一个备忘录。虽然在活动中我没有严格遵照备忘录去说,我觉得值得将备忘录以博文的形式留下来。下面是 备忘录。
(1-2开场)
3、我喜欢的气味
小时候喜欢闻汽车里的汽油味,但有人不喜欢,甚至晕车。我喜欢汽油味也许因为小时候坐车是奢侈的。被太阳晒过之后的棉衣、棉被的味道,小时候甚至喜欢樟脑丸味道。
较淡的花香,如腊梅香
香水味:香奈儿5号,香奈儿可可
4、气味的文学
印象最深的自然就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我自己的俳句,写香水味的:
是一种清贵
衣香如鱼背潜行
北方夜晚的空气
还有,宁财神2月2号的一条微博,我觉得好玩:
离记忆中枢最近的是嗅觉中枢,气味能让人回想起与时光有关的场景,所有细节历历在目。我写作时,若写初恋,就会拧开雅霜的盖子(感谢淘宝,时隔多年居然能 买到),瞬间回到某个寒假,雪天,牵着一只绵软的手向前飞奔,眼前是无尽的天荒地老。若写心疼,就喷一下chanel No.19香水,能闻到心碎的声音。
5、气味相关的趣闻
有人说小时候在被窝里放屁臭得将自己熏醒了。
高中化学老师讲氨气时举例:前座同学放了个屁,后座同学的银戒指就变黑了。
有人说,学法医时,夏天挤公交回家,很少有人挤他,不知道原因。后来女朋友告诉他,因为他身上有怪味,自己不知道。
有几个人说喜欢洗衣液和洗衣粉的味道。
有人说喜欢晒棉被的味道,其实那是晒死的螨虫的味道。
喜欢汽油味,喜欢雪花膏的味道。
王丫米测试污染空气:将家里所有的塑料袋都找出来,装了很多空气,等过两天空气PM2.5差的时候放出来。时间长了,空气会不会变质?
大学上局解课,每组一具尸体,闻久了没味道了,到食堂闻到红烧肉特别是腊肉的味道,那叫一个恶心啊!
五岳散人说,有家店叫气味图书馆,卖各种味道。他买过一款旧书的味道的香水,喷上去有古董的感觉。还有黑胡椒的,喷自己身上,觉得自己是行走的黑椒牛柳。后面没跟一个加强连的狗。有人说,还有婴儿味的,那不是痱子粉么?
有人鼻子超灵,实验室两次仪器故障都是鼻子找出来的。
有个天津人得知有款香氛叫“大麻花”,冲上去闻,闻了半天也没麻花味,原来大麻花的英文是Cannabis Flower,大麻•花。
一个女孩说的:一天一同事刚在她身边一坐,我凑过去闻了闻,说,你用苏菲清香型护垫,她顿时木僵,随后默默从兜里摸出一片苏菲护垫,说,我还没垫上呢。
最难受的是火车卧铺早上7:30的气味,各种气味,厕所,肥皂,牙膏,茶叶……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演讲集《我不是来演讲的》里说:窗户味的面包、墙角味的咖啡,樱桃味的接吻。不过,对气味的极端描写是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香水》——杀死二十一个美丽少女而制作的香水,其香味将会使全世界任何人闻到,都拜在你的脚下。《香水》发行量超过两千万。
新学期开学,发现被子有股老鼠味,拉开被子,里面一堆瓜子壳。
小时候跟一位男生坐,上完体育课觉得他好香,由此暗恋他。上了高中后,才知道有种东西叫止汗剂,觉得他骗了我好多年。
这个我自己也有经验:小时候苹果稀缺,大人总藏起来。我爸爸会藏在米缸里,但那个香味总让你将苹果找出来。
6、我对诗歌的理解
中国人是最讲究味觉的国家,凡事以味觉比喻,例如这篇文章写得很有味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在讲究嗅觉方面,可能比法国略逊,但也还是很重视。
前面我已经提到过几首与嗅觉有关的诗。下面我再念三首与嗅觉有关的诗: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老实说,中国古典诗词中写嗅觉,往往太直露,直接就将香写出来了,而李白这首的第一句,是有通感的,柳花本身无香,香的是酒,但这里酒香传染到柳花了。
具有更加现代意象和通感的是海子的诗
十四行:王冠
海子
我所热爱的少女
河流的少女
头发变成了树叶
两臂变成了树干
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
你一定要成为我的王冠
我将和人间的伟大诗人一同佩戴
用你美丽的叶子缠绕我的竖琴和箭袋
秋天的屋顶、时间的重量
秋天又苦又香
使石头开花像一顶王冠
秋天的屋顶又苦又香
空中弥漫着一顶王冠
被劈开的月桂和扁桃和苦香
这首诗写太阳神阿波罗对河神女儿达芙妮的爱情。秋天又苦又香,这是古人写不出来的。又苦又香有时让我们想起干果,如核桃。这里,与月桂和扁桃有关。月桂是达芙妮变的,后来经过阿波罗成为诗人的桂冠。
扁桃就是杏仁,这让我想起犹太人将杏仁作为一种特殊的东西。杏仁有的是苦的,有的是甜的。椭圆形状很像地中海东部地区累范特人的眼睛,在诗人策兰看来,杏仁代表犹太意识。
所以,杏仁具有通感。
数数杏仁,
数数苦的让你醒着的,
把我也数进去:
我寻找你的眼睛,
你睁开无人看你,
我纺那秘密的线
你在线上的沉思之露
落进被不能打动人心的词语
守护的水罐中。
你全部进入的名字才是你的,
坚定地走向你自己,
锤子在你沉默的钟楼自由摆动,
无意中听见的够到你,
死者也用双臂搂住你,
你们三人步入夜晚。
让我变苦。
把我数进杏仁中。
这首诗是策兰写给他母亲的。他后来写过《杏仁眼的阴影》《死者的杏仁眼》,都与母亲有关。据说,他母亲当年常烤带杏仁的蛋糕和面包。有一首意第绪语的童谣,就叫《葡萄干与杏仁》。对策兰来说,杏仁不仅和母亲有关,也和整个犹太人的命运有关。
接着,我想谈一谈诗歌的主要元素。
我的定义是,诗歌是语言以音乐形式的表现,节奏和旋律是要素。
美国一位诗人的定义:诗歌是到达目的地的舞蹈,散文是走向目的地的过程。
以上以音乐和舞蹈来区分文体。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中说:“没有一首具有“音乐性”的诗歌不具有意义或至少是感情色调的某种一般概念。即使听别人读一门我们根本不懂的外国语,我们听到的也不是单纯的声音,而是在听到诵读者充满意义的语调的同时,把我们自己的发音习惯加给这门外语。”
音乐是音高、音长和停顿的结构,但诗歌不是这样,诗歌必须结合意义。所以,音乐比诗歌更加抽象。
《文学理论》:“我们要说明的语音现象与音乐上的“旋律”并不类似,音乐上的旋律自然是由音的高低来决定的,因此,与语言音调没有多少相似,实际上,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讲出的一句话调子抑扬起伏,音高在迅速变化,而一个音乐旋律的音高则是稳定的、间隙是明确的。”
我觉得诗与歌形成诗歌,那么诗歌本身是唱的,而唱就是音乐了,所以,诗歌是可唱的,里面涉及音高和音长以及节拍。音素本身不是音高也不是音长,可以看成是人的声带这一特殊的乐器发出的特殊的声音,这个乐器当然可以像别的乐器一样发出音乐。去掉诗歌中音高和音长的因素,就是我们普通的“读诗”。但读诗本身有节奏在里面,在西文中就是音步(两个或三个音节),中文中是2、3的读法(平平,仄仄,平平仄)。
《文学理论》:“兰茨在其《押韵的物理性基础》中曾经说明,母音押韵是由它们的泛音的重复决定的,但是,尽管声音的一面可能是押韵的基础,却显然只是押韵的一个方面。押韵在审美上远为重要的是它的格律的功能,它以信号显示一行诗的终结,或者以信号表示自己是诗节模式的组织者,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组织者。”
诗歌押韵如果不仅仅是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最早用押韵的国度。古希腊史诗是不押韵的。所以,要了解押韵的由来,研究中国诗歌的起源有帮助。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与格律有关的是‘韵’(rhyme)。诗歌在原始时代都与乐舞并行,它的晕是为点明一个乐调或是一段无不的停顿所必须的,同时,韵也把几段音节维系成为整体,免致涣散。近代徽戏调子所伴奏的乐声常以锣声收,最普通的尾声是‘得当嗤当嗤当晃’,‘晃’就是锣声。在这种乐调里锣声仿佛有‘韵’的功用。”他还列举了澳洲土著歌舞与京戏鼓书。诗歌既然与舞同源,那么用‘韵’来调制跳舞人的动作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近体诗中为何有平仄的节律?朱光潜先生研究了半天不能得出结论,平仄以不同的字不同的方言发言的方式都不相同,似乎没有轻重缓急高低的定律。平仄起源于南北朝(梁,何逊,五律),盛行于唐,也许是由一些少数的声乐专家所主导决定的。反切或拼音又受到梵音的反切影响。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