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尔顿的道路
十一月二十三号是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发表三百六十七周年。在这篇小册子中,弥尔顿从各个方面论证一本书的出版必须经过事先检查这种制度是一种坏制度,会带来各种问题。有趣的是,弥尔顿论证说,从希腊到古罗马,一直就没有检查制度。直到公元800年后罗马教皇尽情垄断政治权力,才开始从阅读和思想上控制人们。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在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应该算是西方的经典文献了。
弥尔顿早年参加了英国清教徒革命,1641年就写了五本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写了《论出版自由》的小册子。有一种说法,说弥尔顿35岁时与一位年仅16岁的女孩结婚,妻子在结婚一个月后就回到娘家不肯回去。弥尔顿为了离婚写了支持没有爱情而离婚的一些小册子,被查禁,弥尔顿为此写了《论出版自由》。但前一年,英国国会确实颁布了新一版的出版法。
弥尔顿更为著名的作品是长诗《失乐园》,这部长诗与荷马的希腊史诗以及但丁的《神曲》并列为西方三大诗歌。关于《失乐园》,同样有传说。有笑话说弥尔顿结婚后写了《失乐园》,离婚后写了《复乐园》。弥尔顿的第一任妻子,就是那位促使他写出《论出版自由》的玛丽,与弥尔顿生了四个孩子后死于第四个孩子出生引起的并发症,那是1652年。弥尔顿在1656年再婚,第二任妻子同样生孩子后去世,时为1658年。这一年,克伦威尔去世,1660年英国国王复辟,弥尔顿坐了短暂的牢。从1658年到1664年,弥尔顿写作《失乐园》,期间他完全失明,并且很贫穷。《失乐园》发表于1667年,弥尔顿得到5英镑版税(相当于2008年的7400英镑)。如果以后每次卖一千三百册,弥尔顿都可再得5英镑版税。《复乐园》则发表于1671年。弥尔顿于1662年第三次结婚,那时他已经54岁了,妻子小他三十岁。
《失乐园》的主题比较复杂,虽然一般认为《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类的原罪与痛苦的来源,但《失乐园》同时给人的印象是同情反叛上帝的撒旦。我觉得两个主题并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方面,对理性的代表上帝的绝对服从带来了中世纪的罗马教廷的黑暗,这也是弥尔顿批判的出版检查制度的来源。纯粹的理性压抑了人性,这可以理解为撒旦反叛上帝的原因。撒旦本为大天使之一,弥尔顿的诗中说,他的本名已经失传,虽然不是第一位大天使,也是最有地位的大天使之一。上帝宣布弥赛亚为他的独生子,权力与他相等,所有的天使都必须服从他,撒旦非常不服,率领三分之一天使反叛上帝。当然撒旦被上帝派出的弥赛亚赶进了深渊。后来,上帝又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以及他的妻子夏娃。这被撒旦发现了,于是撒旦逃出深渊潜入伊甸园去引诱夏娃吃了那颗智慧树上的果子。吃这棵智慧树的果子是人类的原罪,因为上帝虽然是人类甚至天使的创造者,但他给了人类和天使自由意志,如何使用自由意志则是人类自己的事情,上帝不希望人类的命运完全被创造所决定。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对自由的滥用是人类所有苦难的起源。今天,面对社会上的种种问题,重新思考这件事无疑对我们会有所启发。《失乐园》不愧是西方三大诗歌之一。
沙拉纪念日
诗歌最短的就是日本俳句了,总共17个音,按照汉字,17个字还不到。要在这17个音里说出什么完整的意思并不容易,所以日本人干脆不说完整的意思,造成审美上独特的留白。17个抑扬顿挫的音读完了,什么意思,你自己品味吧。
什么是诗歌?在文学艺术领域,要严格地定义一个概念永远是困难的,例如在美学里定义美,可以写一本专著。但对于一个诗人,诗歌的定义不言自明。如果要我定义,就是带有阅读节奏甚至韵律的文学。这样定义了诗歌,那么分行的不见得是诗歌,而不分行的也不见得不是诗歌。中国魏晋南北朝的四六骈文虽然名义上是文,其实是诗歌,因为通篇以四六句式为主,而且还对仗平仄,是后世近体诗源头之一。比如我们读《滕王阁序》,完全是诗歌的抑扬顿挫,如:“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现代的散文诗,与散文的区别在于内在的韵律感,否则我们绝不会在散文后面再缀上诗这个字。我喜欢的另一个诗歌的定义是:诗歌是到达目的地的舞蹈,而散文是走向目的地的过程。
中国不是一个写长诗的国度。按照传统诗歌的定义,最长的诗也许是屈原的《离骚》,有2400字。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只有840字,但《长恨歌》作为叙事诗还是短于《孔雀东南飞》,这首诗有1700多字。如果将骈文算成诗歌,那么南北朝最长的骈文是庾信的《与杨仆射书》,达2500字。所有这些诗歌在长度上无法与西方的史诗相比。所以,要比长度,我们就来比谁写得最短。中国的诗歌偏短,固定格式的自然是五绝最短,只有四句二十个字;七绝有四句二十八个字。所有这些都比俳句长,何况俳句17音还不是字数。如果算上没有固定格式的,最短的大概是《弹歌》,一共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首诗号称是上古诗,比《诗经》中的诗歌还早。因为短,留白得厉害,不解释很难看懂。断竹指的是砍竹子,续竹是将竹子制成弓,飞土是打出泥弹,逐肉自然是追捕猎物。
日本人除了俳句外,较短的诗歌是和歌中的短歌,只有31个音,采取5/7/5/7/7格式写出来。写俳句的叫俳人,写短歌的自然就叫歌人了(在此之外还有诗人)。俳句在日本一直就流行,例如《樱桃小丸子》里的爷爷就时不常地说几句俳句。但短歌在日本有消亡的趋势,幸亏80年代出了歌人俵万智。俵万智和我一样出生于1962年,26岁那年,她出版了短歌集《沙拉纪念日》,一下子流行全日本,总共卖了两百八十万本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销量,几乎可以与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相比拟了。
俵万智的短歌依然保存旧格式31音,但用现代日语,这是她的短歌流行原因之一。流行的原因之二,是她写日常生活。沙拉纪念日本身就是一首短歌,大意是:“因为你说了‘真好吃’,于是七月六日就成了沙拉纪念日。”再举几例:1、“对着回涌波浪的柔和起伏,忽想,任由你随时说分手也无妨了。”2、“这时候的电话铃声,是告诉你不在。到底在哪儿灌着酒,又和谁人一起醉?”3、“名曰男人的那酒瓶持有期限,已到期。今天万里无云,好个晴朗天。 ”4、“有歌手唱:就做你的情妇也可以。不由恼火想,还真这么说!”
一天,我又想起俵万智和她的短歌来,于是我也写起了短歌,当然是我的风格的那种。
(《理财一周》副刊专栏)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