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隔三差五就会刷点什么。经常见到的有:明星出轨,名人去世,飞机失事……前段时间则流行起知乎专栏“为什么最近有很多名人,比如比尔·盖茨、马斯克、霍金等,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
流行往往与几个要素有关,这是我最近读畅销书《影响力》得知的:互惠、社会认同、喜好、权威,以及稀缺。很明显,社会认为谈论名人八卦是一种娱乐,每个人都会从中得到道德满足感,所以明星出轨事件同时满足了两个条件:社会认同和喜好。一个名人去世后为什么那么多人来认熟人?明显是权威在隐性地起作用,我不仅知道他我还知道他的作品,因此我也接近权威了。飞机失事呢?你会说这是社会大新闻啊,可是为什么每天因车祸去世的人那么多没有人关心而飞机失事就成为大事?恐怕是稀缺性在起作用。
那个警惕人工智能的知乎专栏,迄今获得了一万五千个点赞。这么一篇长文,我很怀疑是否有一万五千人看到底,怎么会有这么多点赞?注意,专栏标题就拎出三大名人,既有技术名人又有科学名人,这是利用权威的影响力,然后,再给你来一个不明觉厉的人工智能,这文章不火才怪。
任何让大家不明觉厉的东西总会引起关注甚至恐慌,哪怕是无稽之谈。我记得上世界末,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人成天忧心忡忡,因为世纪末来了也许世界末日也来了,只是没有人确定到底1999年是世纪末还是2000年是世纪末。1999年过去了,2000年也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既没有大灾难,耶稣也没有降临。倒是在2008年这个什么也不沾的年份,来了个金融风暴。接着,美国科幻电影《2012》开始影响人们的神经……
当然,2012也过了,啥也没有发生,除了中国进入新纪元。
不明觉厉的东西通常并不容易引起群体性的关注,除非借助其他因素引爆,但不明觉厉本身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如果你讲一个谁都懂的东西会怎样怎样,任何路人都会嗤之以鼻。在《影响力》中有一道题,陪审员最有可能被以下哪种人说服:a. 讲话简明易懂的证人。b. 讲述时使用令人难以理解的术语的证人。 c. 讲述的内容有说服力的证人。我们一般会选择答案a或c,正确的答案是b,普通人倾向于相信不明觉厉。
好了,我们来看看那篇知乎专栏用了哪些证据让人们警惕人工智能。第一,库兹韦尔的奇点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技术在呈指数式加速发展,很快就会到达无所不能的奇点。第二,一些概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人工智能,甚至来了个天河二号。最后,再给你来一个费米悖论。
当然,这篇充满忽悠的长文的原文是一个老外写的。是的,老外也喜欢忽悠,而且他们忽悠起来一点不比东亚人差。如果你作为一名爱追根究底的人来追问该文的每一个关节,其实都经不起追问。
奇点真的存在吗,就在20年或30年后吗?如果库兹韦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出道,他可以根据当时美国和苏联的航天发展预言2000年就是奇点年,因为那时的航天发展的速度一点也不亚于现在的IT技术发展速度。可是,不要说奇点没有到来,连很多人相信的大航天时代也迟迟没有到来。因为,所谓非线性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线性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样。
强人工智能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我们真的理解了人类认知机制了吗?远着呢。坦率地说,我甚至怀疑我们连人类大脑运行机制的边都没有摸到,我觉得大脑的部分功能是非决定论的。当然,这个话题不宜在此展开。
至于超人工智能?我觉得这是一个科幻话题。
知名博主冯大辉最近在他的微信公号地嘲笑了一番那些见风就是雨的人,例如谷歌眼镜出现的时候有人说会像iPhone一样改变世界,苹果Siri发布的时候有人预言将颠覆谷歌,微软发布Hololens的时候有人预言微软是新的谷歌,而谷歌将成为老的微软。当然,他没有忘记揶揄一下嚷嚷警惕人工智能的人。
虽然人工智能看上去比2012高大上多了,人们对它的恐惧如出一辙:你连恐惧什么都不知道,瞎操什么心。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