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宇宙学虽然从上世纪60年代成了实证科学,一直是比科学幻想小说还科幻想法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来来往往无数种令人惊奇的或让人觉得乏味的想法,到最后,被不断的观测和实验筛选留下来的想法非常非常少。

大爆炸宇宙学很少有人怀疑了,这是留下来的最重要的想法之一:我们在其中生活并看到的整个宇宙起源于大约137亿年前的一次爆炸。这个爆炸不是一般意义上类似炸药包的爆炸,而是宇宙在空间的每个点上同时爆炸,每个点的附近空间都迅速地膨胀。这个理论得到几乎一切宇宙学观测的支持。问题在于,这个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

一个简单的、理论上最直接的回答是宇宙就是这么起源的,爆炸可以追溯到某个特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前什么也没有,连时间都没有,所以连“之前”这个概念也是不对的。

另一个取代这个理论的流行理论是,大爆炸本身起源于一个更加激烈的爆炸,这个爆炸发生的时间可能不到一飞飞秒(一飞秒是10负15次方秒),在这个极短的时间内,宇宙膨胀了至少10的26次方倍(指的是线性尺度,不是体积,体积膨胀的倍数更大)。这就是所谓暴涨理论。为什么需要暴涨理论?这要追溯到一些宇宙学中的根本问题,例如为什么宇宙在数亿光年的尺度上是均匀的?暴涨理论可以解释。暴涨理论甚至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银河系,会有太阳系,以及比银河系更大的星系团(由很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组成)。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弥漫于整个太空的电磁微波辐射,这些辐射非常均匀,同时还有接近十万分之一的温度涨落。漂亮的是,暴涨理论也能解释十万分之一的温度涨落。

所以,大多数宇宙学家觉得暴涨理论是正确的。但对于一个喜欢追问终极问题的人来说,这个回答还不够。他会问,暴涨发生之前宇宙是什么样子?

基本上,我们掌握的物理学定律不足以让我们哪怕推测这个问题的回答。所以,很多人的态度与我类似,根本不去追问这个问题。但某些理论家却乐于做推测。我们有以下的一些推测。

一些宇宙学家认为,宇宙历史只有一个,在暴涨之前没有时间概念,也就是说,当宇宙中的能量密度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经典概念如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只有一种浑浑噩噩的量子态,这个态是唯一的,从这个态中诞生出宇宙与时间。而且,宇宙的原始状态是由这个量子态决定的。这一派祖师爷是霍金,他将他的理论称为无边界理论(指的是时间边界,即最初一刻),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是自给自足的,不需要更多的物理定律来支撑。

另一种很有市场的理论是永恒暴涨论,就是说,暴涨不是一次,也不是发生在一处,是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的。例如,我们宇宙的暴涨发生之前也发生了暴涨,我们宇宙暴涨发生之后,一部分空间如我们所处的空间暴涨只持续了一飞飞秒,但有些地方暴涨一直持续下去,甚至还经过不同形式的暴涨。这个理论的推论是多元宇宙,即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很多宇宙,那些宇宙就是暴涨多次发生后才结束并冷却的宇宙。多元宇宙目前很有市场,因为它提供了利用人择原理的前提:我们这个宇宙之所以很多条件那么精确地保证了人类生存,其理由是还有很多其他不满足人类生存条件的宇宙,我们只是幸运地处于人类可以出现的这个罕见的宇宙中——当然这不是幸运,因为存在这么一个宇宙,尽管极为稀少。

另一种可能满足大众心理要求的是无限循环宇宙。在大爆炸发生之前,还存在另一段宇宙史,那段宇宙史也发端于另一个大爆炸,如此一直推下去以致无穷。无限循环论有很多具体的不同形式,这是当然的,因为我们可以设计每一个宇宙史的具体过程。例如,我们可以假定大爆炸之前的宇宙是收缩的,收缩到一定程度发生了大爆炸。我们也可以假定大爆炸发生在一个黑洞内部,而之前的宇宙史就是这个黑洞形成的历史。另一个比较吸引人眼球的理论是无限循环膜碰撞理论。这个理论假设空间不止三维,我们的三维宇宙不过是一个三维膜。在大爆炸发生时,我们的膜与另一个膜碰撞了。因碰撞,膜上的能量急剧增大,现在,我们的膜慢慢冷却,并在高维空间中游荡,等遇上另一个膜,又将发生爆炸,等等。

著名物理学家兼数学家Penrose则有一个奇特的无限循环理论。他认为在大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处于一个特殊的状态,很类似我们这个宇宙非常遥远的未来状态——在非常遥远的未来,我们的宇宙将变得十分乏味,例如整个宇宙中只有暗能量了,星系解体了,黑洞蒸发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均匀的暗能量。但大爆炸发生之前的宇宙的能量密度比我们的未来却高得多。他认为,那时我们的宇宙处于某个前宇宙史的某个星系中,甚至某个黑洞附近,这个黑洞遇到其他黑洞辐射出引力波,这些引力波在我们的宇宙中的体现是暗物质波。他预言,这些波会在弥漫于太空的电磁微波背景中体现出来,就是一些同心圆。在这些同心圆上,温度的变化远远小于其他地方的温度变化(也不过十万分之一)。

上个月,Penrose和他的亚美尼亚的合作者Vahe Gurzadyan声称在WMAP实验的数据中找到了这些同心圆。他们给出的图如下。

这个消息震动了宇宙学界。很快有人写出文章来,指出他们分析的错误。有的说,这些圆的确存在,但不代表任何东西:如果你在随机涨落中有意去看圆,自然就看到圆。有的则说,圆存在,但温度涨落不是太小,而是太大,但与暴涨理论吻合,与Penrose理论不吻合。已经有至少三组人检查了Penrose等人的分析,得出与他们不同的结论。

所以,比科幻还科幻的想法大多数很难通过实验检验。与十年前不同的是,像Penrose这样的纯粹理论家,也开始到数据里找证据了。

(《新发现》专栏,勿转)

话题:



0

推荐

李淼

李淼

3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超弦理论、量子引力等。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