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欧美,理论科学研究常常被花车乐队主导。什么是花车乐队,英文wiki对 “Bandwagon effect” 即花车乐队效应的第一段解释是:

The Bandwagon effect, also known as social proof or “cromo effect” and closely related to opportunism, is the observation that people often do and believe things because many other people do and believe the same things. The effect is often pejoratively called herding instinct, particularly when applied to adolescents. People tend to follow the crowd without examining the merits of a particular thing. The bandwagon effect is the reason for the bandwagon fallacy’s success.
注意最后两句:人们倾向于追随人群而不思考具体事情的好处。花车乐队效应是花车乐队谬误能成功的原因。

花车乐队效应在欧美常常主导理论科学的研究,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所以wiki词条的第二段第一句话就说:“The bandwagon effect is well-documented in behavioral psychology and has many applications. ”

前段时间的unparticle研究的流行就是一个典型的花车乐队效应,见证了wiki词条第二段的第二句话:“The general rule is that conduct or beliefs spread among people, as fads clearly do,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ny individual adopting it increasing with the proportion who have already done so”.

当我看到Horava最近的文章

Quantum Gravity at a Lifshitz Point

我没有想到他的工作很快成就了又一个花车乐队效应。当然我还不能肯定这是一辆花车乐队,因为我还得仔细思考这个工作的价值。当我的一位学生跟我说这篇文章最近的引用很多,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警惕:是不是一辆花车乐队开过来了。不过我说,我还是要仔细想想的。

Horava的主要想法是,在紫外一段,引力是非相对论的,这样可能是可重正的(需要证明),而红外一段,理论流向爱因斯坦理论。

随着中国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加,我们对花车乐队效应的贡献就像对经济一样,越来越大。也许有一天,任何一位希望制造花车乐队效应的人,都希望激起中国同行的兴趣,这样在短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效应。这一次,和上一次unparticle一样,我们开始对这个效应添砖加瓦。

一个学生或年轻研究者为了论文数量不妨追赶花车乐队,wiki也说花车乐队效应在青少年中特别明显。一个成熟的研究者应该本能地反感花车乐队,否则他可能一辈子是别人的吹鼓手。我是不愿意在博客上对同行说三道四的,但我不得不说“透露”一件事,据说有位年轻的研究者在申请基金委基金的时候,因为过分强调unparticle的研究没有获得资助。我觉得我们更应该鼓励靠科学判断而非从众心理引发的研究计划。

昨天和人聊天,对方问我Horava gravity是不是另一个unparticle,我说很可能是。不过,我愿意随时改正我的错误,假如我错了的话。

我期待明天在同一篇博文中说说我的技术看法。

话题:



0

推荐

李淼

李淼

3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超弦理论、量子引力等。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