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理财一周》副刊专栏,并送pdf文件内含他人的诗和专栏)

我好久没有读中文作者的严肃文学作品了,除了复读。在最近两年内,只读了一本,就是李海鹏新近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晚来寂静》。这本书,在坊间(指的是网上文艺青年圈),好评居多,差评也有。我想用自己的阅读来评价,但背景是这样的:我读过不多的中文作者写的小说,王小波的几乎所有小说,王朔2000年前的少数几部和2000年以后的所有作品,高行健的两部长篇。其他一些著名作家几乎没读过,除了八十年代读的那些小说,张贤亮、张洁、陆文夫,等等。

如果说王小波和高行健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八十年代的小说几乎都不是。现代小说弱化叙事,强化个人体验。李海鹏在自序中说:“关于严肃文学,我听过的最好的定义是,它试图通过一个人的故事,令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故事浮现纸面。”他又说:“我不关心时代。”这两句话,和我对现代小说的理解相近。我觉得,他在第一部作品中实践了他的观念。 

不少正式非正式的书评都提到阅读这本小说让他们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我亦如此。夏冲有个妹妹夏冰,我也有个妹妹,还有个弟弟。我最早的记事大概是被大人带到澡堂子里洗澡,夏冲在第二章一开始就写这个。我真正开始记事是六岁,之前的事只记得非常零星的,夏冲记事比我早,看来比我更加内在。由此想到书名,晚来寂静。夏冲历史上有过三个寂静即不说话时期,第一个时期很早,好像在幼儿园。这是一个早熟的夏冲,因为幼儿园是个小社会,夏冲在这个小社会中感到孤独,并用孤独来抵抗。蒋勋有一本书《孤独六讲》,将孤独感分为六类,我猜夏冲的第一个寂静期是语言孤独,他那时不会成熟到思维孤独。语言孤独我现在还有,我怕人多的场合,即众人狂欢是个人的孤独。夏冲在三十一岁迎来第三个寂静期,这是思维孤独。小说的开头从这儿开始,写了十七页,在被人称为文白体中,夏冲开始思索“我是谁?”,他听到投宿人家门外奔流的江水声,悟出自己前半生其实是被囚禁的,“遗忘了最真实的,错失了最珍贵的,又时常放弃自己。”每个人一生中总有几次重大偶然事件或“醒悟”,对于这位律师来说,那一晚的江水之声唤醒了他的下半生。不仅如此,他开始重新审视“过去我不曾看到它”的青少年时代。

所以,第一章是解读此书的关键。夏冲有了一次“醒悟”,要重新看过去的人生。当然,这本书是从夏冲出生写到08年奥运会,就是一个人看自己过去的过程,从出生之前看起(似乎这是本书唯一用全能的角度写作的地方),一直看到36岁。写作是主调式的,一直在前进。从童年到考上大学写了三百多页,然后用六十多页写了大学时代,最后用四十页快进。全书分五部,第一部是三十一岁的醒悟和未开化时代,四岁。第二部写到高中前,好友陈垚因小偷窃被囚。第三部写高中直到离开圆石城那个中学到D县中学。第四部应该是个人所有独立的开始,写到大学。第五部以快进的方式写了08年前的全部。叙事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替中进行,交替间不知不觉。

与很多中文小说不同的是,小说中各种社会大事件只在背景中隐隐出现,这和作者的观念吻合:“我不关心时代”。如果非用作者喜欢的音乐做比喻,是一部协奏曲,但乐队和钢琴不是平等的,钢琴在领着整个乐队。这是一部好书,我不知道是不是一本伟大的小说。

话题:



0

推荐

李淼

李淼

3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超弦理论、量子引力等。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