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是坐汽车,那时要么是搭坐父亲工厂的货车,偶尔会坐公共汽车。记得第一次搭乘公共汽车是去连云港。这一次十分开眼界,不仅坐了公共汽车,还第一次看到了火车。

一个小城的少年是很幸运的,因为那时农村青年恐怕连公共汽车都坐不上,常见的交通工具是牛车或者手扶拖拉机。夜晚坐车的时候,特别喜欢迎面也开来一辆车,这时,双方司机会在车子交叉而过之后互相鸣笛致意。

第一次坐火车是去北京上大学,1978年。在这一年,我突然就从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生活中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生活。在北京,很多东西用电,街上有了电车(现在已经近乎绝迹),后来还出现了电视。那时几乎没有出租车。

第一次坐出租已经是1985年,那次是出国,去意大利,预约了出租车去机场。然后,我马上又第一次坐上飞机。

近三十年的中国历史,从经济上看,可以看成几次工业革命的混合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互联网的出现,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在美国,互联网的流行是九十年代中期,那时很多人用America Online,电话拨号上网。1999年我回国,在北京也是拨号上网,网速慢,每次获得的信息流量少得可怜,但我们毕竟很快赶上了信息时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这代人同时经历了好几个时代,这不,到了2013年,我们又大规模地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不仅仅使信息的获得变得容易了,在这个时代中白领工作的性质也改变了。我们不一定要在办公室办公,我们可以在家里工作,在咖啡馆工作,在一切可以找到互联网的地方都可以办公。因此我们经常见到几个人围在咖啡馆的一张桌子上聊工作甚至办公,也有不少人将在办公室没有做完的事带回家里做。

移动互联网则将任何地方都变成了办公室,饭馆,机场,甚至厕所。购物也简化了,除了去商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购物,还可以手机付费、转账,等等。因此移动互联网首先改变了商业和服务业。

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也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很多手工程序可以用机器代替,甚至写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用电脑代替了。公司越来越小型化,管理越来越平面化,这就导致工作位置减少,大学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难以就业。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全民创业的局面。

对于全面创业有不少负面看法,最流行的看法是这是让毕业生变相失业,当然这种看法很容易反驳,因为不论是创业还是不创业,该失业的还是得失业,不创业并不会增加工作机会,尽管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成功。与这种看法类似的是创业者百分之九十会失败,这好像不好反驳,关键在于,哪怕只有百分之五甚至更低的比例成功了,成功者不仅就业成功,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了工作机会。

另一种观点认为鼓励万众创业实际上是让大家花钱,让存量流动起来,这种看法应该是正确的,但整体上社会通过“创业消费”还是得益的。让本来的死钱成为活钱肯定是好事,这是经济活动的标志。我觉得,万众创业真正的好处是让很多人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迫使那些有创造天分的人早点脱颖而出,本该是比尔·盖茨或者扎克伯格的人不至于去一个公司做普通员工。

真正让万众创业成为可能的是技术进步。现在,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创出一个App,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办公,在任何地方消费,和过去几乎没有可能认识的人合作。就是说,整个世界平面化了,创业的门槛和成本都不高了,每一个人都应该试试自己的机会,试试自己潜在的特长。眼下,我看到很多朋友已经成功和接近成功,比如潘丁浩的熊猫精酿,王丫米的洋葱传播,姬十三的在行,王众的动静科技……其实我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创业,我的产品就是我自己,我要将自己做成一个跨界的“独行侠”。

话题:



0

推荐

李淼

李淼

34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男,1962年10月出生。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包括超弦理论、量子引力等。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88年在该校获博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波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学、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

文章